2018年3月31日 星期六

我讀《金匱要略》第18~25篇 「轉載」

我讀《金匱要略》第18~25篇  
陳鵬飛


《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証並治第十八》與《趺蹶手指臂腫轉
筋陰狐疝蛔蟲病脈証治第十九》兩篇,內容廣泛卻簡略,
不成系統;《雜療方第二十三》《禽獸魚蟲禁忌並治第二
十四》《果實菜谷禁忌並治第二十五》三篇,雖內容詳盡
,然用之者不多,有意驗証者更少,歷來為註解《金匱要
略》之臨床家省略,因此將此五篇合併為一講。
十八、十九篇與臨床關係密切,雖簡略而不可忽視。除王
不留行散未見到相關醫案外 (按:當時讀書有限,
未見到此方醫案 ),其餘皆有臨床驗証,且取效亦
速。化膿之先兆、膿成之徵象、判斷膿之部位的方
法皆應掌握,於臨床大有益處。如胃潰瘍之初起又
何嘗不屬於化膿之症? 至少從中醫學之病機來講,
二者相同,故而治法亦可相參。
薏苡附子敗醬散與大黃牡丹湯皆為常用名方,用於治療體
內之炎症,無論化膿與否皆可。本人曾用大黃牡丹湯治一
例急性闌尾炎初期的病人,七劑得以根治 (此人在服藥之
前,已經輸液兩日,且因中藥須第二日才可吃到,又為之
針刺兩次,戲稱為大黃牡丹湯針法,共刺五針,針感人腹
,前後脈變 )。排膿散與排膿湯乃平和之劑,臨床大可有
意識地使用。本校婦科前輩王慎軒,在治療婦科帶下病時
常加入桔梗,用法即由此二方來,取其排膿之效,一般服
完之後,短期內帶下會明顯增多,此即排膿現象。
浸淫瘡之病,歷來註解者草草帶過,隨文敷衍,未能明其
真義。而預後之文除見於本篇之外,還見於《金匱要略》
提綱篇《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証第一》,由此可知其重要性
,豈可隨意翻譯成白話文了事? 本人在閱讀季羨林先生的
《病榻雜記? 在病中》時,方明白此經文真義,而季先生
也險些因此病而喪命 (見《病榻雜記》第 190 頁,新世界
出版社 2007 年 1 月第 1 版 )。由此病之狀況推測,單
用黃連粉恐怕效果不佳,若用此一味苦寒燥濕之品而治癒
,恐怕不能是浸淫瘡,至少不會是「從四肢流來人口者」
第十九篇諸病,彷彿今日難以見到。然而需說明的是,很
多病症現在都還存在,只是很多人是到西醫科室治療了。
藜蘆甘草湯用者不多,《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 - 柴浩然》
中有此醫案,建議大家閱讀,此為先生初出茅廬之傑作,
兩味藥物,一劑治癒。雞屎白散治療霍亂轉筋 (「轉筋」
乃霍亂後期之現象,古之腳氣到晚期也會見此症狀,皆足
以斃命 ),孔伯華等所著的《傳染病八中証治析疑》有醫
案一則,取效神速。此方亦可與《內經》之雞屎醴互參,
具體炮製使用方法,可參考劉炳凡之《黃帝內經臨証指要
》。然霍亂傳變急速,死傷亦多,單此一方完全不夠,故
後世有王孟英之《霍亂論》,出自此書之蠶屎湯即治療霍
亂之名方。趺蹶病,若認為是今日之小腿抽筋或急性損傷
,則未明此內涵,因為治抽筋有更簡便之方法。此症狀可
見於帕金森病、小腦萎縮等引起的步態異常,而刺承山穴
是否有效還需臨床驗証,不過從理論上講是有效的,因為
足太陽之脈從巔人絡腦,此經之飛揚、附陽又可治療病位
在腦之神志病。蜘蛛散、甘草粉蜜湯、烏梅丸之應用不難
查閱,不再贅述,至於其粉乃鉛粉還是米粉,皆說得通,
也都有臨床証據。若臨床遇此証,不妨先從無毒者用起。
二十三篇,乃醫者必熟知之急救篇,可恨後世急救之法不
斷拋棄,研讀此篇者少之又少。簡單概括之,救急之時,
應注意五官九竅之開合,而施術用藥也多從這些地方人手
,從中醫講大概因其出入元氣而通神明,自己理解,則認
為可以直通體內,或至腸胃,或至心臟,或至腦神經。而
救急之時,需注意不要急速改變病人所處之狀態,需慢慢
調整,使其元神適應,此與現代急救相同,只是說法不同
而已。如今全球流行之心肺復甦和舌下含服,最早記載於
此。諸位同仁當廣開思路,不要以淺薄之心度古書之奧,
更不要受限於現代醫學之定論,成為只會在舌下含服硝酸
甘油而不會含服麝香、肉桂等芳香通竅之品的呆子醫生。
二十四和二十五篇,實在的經驗和有根據的臆想平分秋色
,閱讀時須保持清醒的頭腦。統而言之,所有食物與日常
所見反差太大者,最好不要輕易食用。以下摘取一些實用
有趣者簡述之。
二十四篇第一段,論述服食養生極為精闢,諸位有志於養
生食療者可用此為廣告詞,不要像社會之小商小販那樣,
只會引用與食療關係極小之《黃帝內經》。最後一句「凡
煮藥汁以解毒者,雖雲急救,不可熱飲,諸毒藥得熱更甚
,宜冷飲之」,臨証切記。熱飲會促進吸收,加速循環,
傷害更大,而讀《中藥學》之大概體會,有大毒劇毒者多
為熱性藥物,很少是寒性的,然而此說未經認真統計。
「肉中如有米點者,不可食之」,依我之見,像是告誡不
可食用米豬肉,否則會吃進豬肉絛蟲卵。
「食肥肉及熱羹,不得飲冷水」,此說法在我們當地甚為
流行,然而小孩聽從者不多。有不少人因此而致吃肉之後
過敏,表現為起風疹或噁心嘔吐或腹痛,以致於一生不能
食 肉。解之法,以肉切薄片,在瓦上焙焦黃,每次沖服少
許。然而未曾試驗過,也有的人慢慢注意,食肉後不飲冷
、不受風,逐漸又可以吃肉了。此句也可以推廣,食了冷
物不要驟進熱物,食了熱物不要驟進冷物,此為養生大道
。臨床亦可見有人不注意而呃逆不止,或患胃病。
「父母及身本命肉,食之令人神魂不安」,由此知,彼時
已有十二生肖,本命年之說。常見同學有此習慣,初以為
隨意玩鬧,讀此知其有所本。然「令人神魂不安」則不用
相信了。
「脯藏米甕中,有毒,及經夏食之,發腎病」,此乃南方
人須注意的。曾向南方的同學請教臘肉的問題,對此較為
了解。「脯」即乾肉,他們的臘肉也是這樣放在糧食中的
。並且冬季宰殺做好之後,供一年之用。是否發腎病,可
以做課題統計。
「治食郁肉漏脯中毒方」和「食黍米中藏干脯之中毒方」
,南方的同學可記之。有的偏遠地區恐怕免不了要用到此
方。
「治食生肉中毒方」,所用為黃土,為何要取地下三尺呢?
不要解釋為有什麼特殊講究,就是純淨、污染少。
「食酸馬肉,不飲酒,則殺人」,往年讀《史記? 秦本紀
》有此記載,可見此說法由來已久。最有趣者,二百食馬
壯士感於秦王賜酒之情,在其最危難時救之脫險,此後方
成其大業。同學們最好查閱原文,以免我記憶失誤而受誤
導。「馬肉不可熱食,傷人心」,曾與維吾爾族同學談過
飲食禁忌的問題,他們曾講,阿拉不允許食用馬肉的,只
有在一次圍困中實在沒有食物才吃過一次。我又問之,現
在人是否食馬肉,他說沒有人吃的,因為馬肉很熱,吃了
會死人,有吃馬肉的,也只在冬天吃一點點。此為課餘之
收穫。
「治食繪不化成癮病方」,鮐食之,在心胸間不化,吐復
不出,速下除之,久成瘕病,治之方。
「橘皮一兩,大黃二兩,朴硝二兩」,諸位皆應聽過一則
關於嗜食繪而噎膈不救的病歷,忘了出自何處,說法本於
何處,總之與此處甚相似,飲食時應注意。更重要者,試
試用此方治療噎膈,倘若好用,豈不消除了「風癆鼓膈」
四大証之一
「食蟹中毒方」,用紫蘇一味,諸位皆在學《中藥學》時
背誦過,今日則可以知其出處。而後面的紫蘇子,余無言
曾用此治療食雞肉不消之重病,可參考《百年百名中醫臨
床家? 余無言》。
「凡蟹未遇霜,多毒,其熟者乃可食之」,「八月梨黃蟹
月巴」,由此便知秋後吃陽澄湖大閘蟹的緣由和道理了。
「果子生食,生瘡;果子落地經宿,蟲蟻食之者,人大忌
食之;生米停留多日,有損外,食之傷人。」此三條,說
明古人較之現代人更注意衛生。
「小蒜多食,傷人心力」,薤白即小蒜頭,可以散寒而宣
心陽,平人食之當然耗心氣了。本人家鄉多此物,清明前
後正是採食的好時機。
「治食芹菜中龍精毒方」,此說法也見於《本草綱目》,
看來一脈相承,千年流傳了。不過,《本草綱目》將其載
在水芹菜條下,或許張仲景的年代沒有今日的芹菜,只有
水芹菜。本人家鄉水芹菜極多,生在沼澤灘中,故而會有
蛇在其周圍停留排精子,誤食可能會中毒。
「久食小豆,令人枯燥」,小豆當是赤小豆,與之同樣大
小的還有綠豆。但本地風俗,稱「赤小豆」為「小豆」,
「綠豆」則直呼為「綠豆」,故推測此為赤小豆。「枯燥
」,乾枯而乾燥,所以不妨用此來治療富貴病 (油脂多、
肥胖 ),而又與血水相關,所以直接用赤小豆當歸散就行
。有一個很肥胖的年輕女性,嗜食炸肉,有糖尿病,又做
過一個腹部的手術,瘀血與油脂並存,月經量少得可憐。
因為診脈時言之多中,其懇求為之處方,然而沒有處方權
,又不願陷入此等煩人事務,所以聲稱給之用食療方,所
用便是赤小豆、當歸二味,令之煮湯常服。但是,治療這
種慢性病,還是用散劑效果好些。
「蕎麥面多食,令人髮落」,如果門診常見到山西北部脫
髮的人,可考慮讓其禁食蕎麥試試。
「夏月大醉流汗,不得冷水洗著身,及使扇,即成病」,
更不可大汗即人空調房內,否則濕邪內陷,以成纏綿難愈
之疾。
「食飴,多飲酒,大忌」,飴糖屬肥甘厚味,酒又是熟谷
之液,食用後難化。但很少有人將此二者同吃的,倒是可
以引申到「吃香的喝辣的」那裡,因為肉也是肥甘之品,
和飴糖性質相同。
「食白米粥,毋食生蒼耳,成走注」,由此知古代是把蒼
耳當食物的,但今天的《中藥學》記載蒼耳有毒。首先要
考証明白,今天的蒼耳與古代是否相同。古今飲食譜變化
很大,古人的主食應該更豐富些,大概是因為每種食物都
很稀少的緣故。想必今天最窮的人所吃的飯也是古人眼中
的肥甘厚味了。
「飲食中毒煩滿治之方」,苦參和醋兩味,用來祛濕保肝
不錯,嗜酒者不妨試試。
「水銀人人耳及六畜等,皆死,以金銀著耳邊,水銀則吐
」,《倚天屠龍記》中金花婆婆騷擾蝶谷醫仙時即用了如
此殘忍的一招,給很多無辜之人的耳朵裡灌進了水銀,胡
青牛便指導張無忌用此法救治。
古代許多養生的忠告和禁忌流傳至今,今人相信者少,偶
爾犯了一兩次覺得沒什麼大礙,更加肆無忌憚。但是,在
肆無忌憚中,是否正在病人膏盲,誰也說不清楚,連一般
的醫生都說不明白,更何況醫學知識缺乏的普通人? 其實
,每個人到底有多麼聰明與對自己身體或者稱之為「生命
」有多瞭解,是不成比例關係的。生命體的現象千奇百怪
、變幻莫測,自己的大腦能感知的太少,現代醫學研究明
白的更少。在無知之時,不妨謙卑下來,以恭敬的態度對
待生命。(原中醫互學第十五次活動講授內容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